忘记密码? | 收藏本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主页 > 业界新闻 >

业界新闻

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如何赢在开局?

发布时间:2020-03-16 04:25  作者: 点击量: 


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如何赢在开局?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郜学

 

  我国粗钢产量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比例为30.9%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6.27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4.3%5年时间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提高了14%十一五我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截至2009年底,十一五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5.6%;预计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将比2005年下降19.06%,基本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目前,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以上,而钢铁工业又是工业中消耗资源、能源和产生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成效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和低碳约束性目标意义重大,是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主攻方向。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节能工作对GDP能耗指标的完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一五钢铁工业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代表了我国钢铁工业能源利用的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吨钢综合能耗大幅降低。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相比,钢铁工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12.8%,年均下降2.56%,自2009年起连续两年达到了《钢铁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2011年底,重点大中型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620kgce/t”的要求,取得了可喜成绩。

  主要生产工序能耗逐步降低。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相比,焦化、烧结、炼铁、转炉工序能耗的企业限定值达标率(达到《粗钢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焦化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的比例)均大幅提高。这说明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企业各生产工序节能措施得当,节能效果明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主体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主体设备大型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先进节能技术和措施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十一五十五末相比,180m2以上烧结机所占比例提高了13.9%1000m3以上高炉所占比例提高了13.1%2000m3以上高炉TRT配备率达100%100t以上转炉所占比例提高了12.4%

  二次能源回收及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提高大企业二次能源回收、利用量是减少外购能源量,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占钢铁企业二次能源回收总量70%的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利用量逐年提高,损失率逐年降低。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相比,2010年焦炉煤气利用率提高了2.8%,高炉煤气利用率提高了3.8%,转炉煤气利用率提高了5.85%

  虽然十一五钢铁行业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解决。

  落后产能所占比重仍然较高。整个行业企业众多,产能和布局分散;还存在大量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小焦炉、小烧结机、小高炉、小转炉等落后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仍有一些企业工序能耗未达到限额标准。十一五末仍有相当比例的烧结、炼铁、转炉、电炉的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这一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限定值;部分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限定值。该标准为强制性指标,企业如无法达到要求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二次能源利用水平须进一步提高。尽管钢铁行业的高炉、焦炉、转炉煤气放散率逐年下降,但是煤气损耗的绝对数量仍然偏高。此外,低温余热资源利用率较低。

  先进节能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和推广。钢铁行业对前沿节能技术的研发力度不够,煤调湿、烧结余热发电等成熟、先进的节能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

  现代化能源管理手段须完善。我国钢铁企业大部分按照滚动模式发展起来的,由于以前对节能工作不够重视,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建有现代化能源管控中心。按照我国节能形势的发展要求,钢铁企业能源管理需由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传统的能源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能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能源统计数据存在失真现象。由于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考核指标为约束性指标,企业指标的好坏事关能否完成考核任务,由此也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数据失真情况须引起重视。

  加快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碳减排技术路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淘汰过剩产能。当务之急须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和低碳约束性指标将更加严格。从目前形势来看,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都将作为约束性指标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并采用倒逼机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进行分解。在2011年发展改革会议上有关领导提出,201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均要比2010年下降3.5%左右,目前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的具体数值尚未有定论,基本在16%左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受到空前重视。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提出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4亿吨标准煤,2020年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由于地方的超高速增长远远超出国家的预期目标,尽管单位GDP能耗有所降低,但能源消费总量则大大突破国家的控制目标,2010年预计将达到33亿吨标准煤左右,比2000年的14.5亿吨增加1.3倍,1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

  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进一步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政策调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控制消费总量,政策执行力度将加大。碳税和环境税影响较大。碳税和环境税很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开征,届时会对我国钢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钢铁工艺流程的变革。因此,工艺流程的变革和低碳技术路线的开发,企业须认真考虑。   

  针对目前钢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十二五开局之际钢铁企业重点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要编制好企业总体节能规划。十二五期间对节能指标的考核会比十一五更加严格,加之用能总量的控制,如何规划好企业合理用能指标,确定本企业的节能量和节能指标事关企业生存,须尽早打算,提前规划。二是要做好十一五能源审计工作。十一五已经过去,这5年间企业到底用能水平得到多大提高,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还需要怎么做,都须通过能源审计工作才能发现;该工作不能走过场,要实实在在请有实力的第三方共同协助企业完成,以取得实际效果。三是要确定本企业的碳减排指标。碳减排指标是国务院承诺指标,并且国家将从2011年起开始考核碳排放指标,钢铁企业应提前准备,积极制定碳排放的现状和规划目标,并提出适合本企业的碳减排技术路线,从而顺利、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减排任务。 (2011219日中国冶金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所有©2013-2014 河北省金属学会 技术支持:迈得科技
地址:石家庄市跃进路167号  邮编:050031  信箱:hbsjsxh@126.com  电话:+86-0311-85689536 +86-0311-807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