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 收藏本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主页 > 业界新闻 >

业界新闻

两会谈推动钢铁产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

发布时间:2020-03-16 04:25  作者: 点击量: 


两会谈推动钢铁产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

114,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钢铁企业克服困难,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来自钢铁行业的代表纷纷表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有关工作,钢铁产业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放眼未来 推进产业布局调整

  “对于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我充满信心,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因素,对钢材市场的提振作用已经显现。”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告诉记者。

  朱继民代表的信心来源于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离不开材料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其次,我国的钢铁产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某些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钢铁产品的数量和品种都有了很大进步。在首钢京唐钢铁厂的建设中,国产化装备达到了91%,采用的220项新工艺技术中2/3是由国内集成研发的。

  此外,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趋向合理化。几家钢铁企业从内陆城市向沿海搬迁,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当今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走循环经济的道路,通过工业布局的调整解决未来发展道路的问题。

  朱继民代表说,钢铁企业的发展不能单纯是量的扩张,而是主要在布局、结构上进行调整,打造强大的供应链,实现钢铁资源的优化配置。

  朱继民代表认为,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落实需要一个过程,落实的过程也是企业经受考验的过程。“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需要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贴近市场 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全国人大代表、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告诉记者,武钢集团3月份产品销售价格已经出来,板材品种大部分上调,上调最多的硅钢产品,每吨上调1000元。“这与近期钢材市场价格的持续反弹是一致的。这说明随着相关政策逐步实施到位,市场信心正在回升。”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武钢集团积极调整品种结构,生产硅钢、轿车板、重轨、管线钢等效益较好的品种;昆钢股份、柳钢和鄂钢,也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库存,提高质量,积极促销。

  邓崎琳代表认为,钢铁企业只有以科技为先导,坚持自主创新和质量改进,才能做大做强。目前,武钢正在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形成了一批精品名牌,“双高”产品比例已达80%以上。不久前,“武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推动下,多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启动,钢铁业日渐回暖。”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董事长董才平说,集团目前保持满负荷生产,月产钢45万吨以上。

  董才平代表说,中天钢铁集团将继续加快调整产品结构。“要正确判断市场走势与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主打产品由优钢转变到建筑钢材为主,到今年底力争产钢突破550万吨,整个集团销售收入突破350亿元。”

  联合重组 带来重大发展契机

  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宝钢集团副总经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峡深有感触,“调整振兴规划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很大,导向作用明显,这对钢铁企业度过当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做强,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赵峡代表认为,钢铁产业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集中度低、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环境资源压力急剧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是困扰当前钢铁发展的重要因素。

  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赵峡代表认为,这给宝钢等有技术、有实力的大型钢铁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31,宝钢集团与杭钢集团签署重组宁波钢铁协议,宝钢以20.214亿元取得宁波钢铁56.15%的控股权。赵峡代表认为,重组宁波钢铁,一方面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并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宁波钢铁的生产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宁波钢铁,宝钢也拥有了天然的深水岸线优势,为集团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是钢铁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提高集中度,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利时期。”赵峡代表建议,应加快落实相关配套政策,通过严格的监管机制,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钢铁强国夯实基础。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国内钢材出口将大减

     中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周四称,今年国内钢材出口量将大幅下降,新建钢铁产能的投产,以及前期因为价格低而停产的钢厂陆续复产,将对今年中国钢铁工业造成很大冲击。

    他在北京参加中国政协和人大两会时对记者表示,该集团今年产钢2100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略增。而鞍钢与澳大利亚Gindalbie的合资铁矿项目,一期工程年产铁精矿100万吨,预期明年投产。

    他指出,目前中国的钢材价格是全球最高的,而且发达国家纷纷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措施不断出现,去年钢材出口亦占到鞍钢总销量的15%左右。中国海关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出口钢材191万吨,低于去年12月的317万吨。

   他还表示,目前中国钢铁业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集中度过低,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钢铁行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前期公布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及,鼓励鞍钢兼并本钢和东北特钢集团。他认为,鞍钢与本钢等的并购已是水到渠成的,相信政府会努力推进。

    至于海外并购,他坦承,金融危机下,国际上许多有价值资产纷纷减价,这给公司较好的收购机会。鞍钢会关注海外并购的机会。

稍早鞍钢集团宣布增持Gindalbie公司20%股份至32%左右,他说,目前该项交易正等待中国商务部及澳洲方面的批准,他对于该项交易能够获批充满信心。不过他亦强调,公司未来已不用进一步增持,公司将可向Gindalbie公司派出三位董事。                                 来源:路透中文网

 具备能力参与全球钢铁工业竞争

   “2009年和2010年对首钢是一个大的考验,从2011年开始,首钢将在新的发展基础上实现更好地跨越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继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底气十足。

    目前首钢在北京的工厂已经压产一半,剩余的400万吨产能也将在2010年末全部停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钢铁出口出现下降。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朱继民的信心从何而来呢?

    “信心一方面来自企业多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而形成的实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就是国家宏观政策的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正在从钢铁大国成为钢铁强国。”朱继民说,2003年至2006年,我们每年进口的钢材还在3000多万吨,而200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538万吨,97%的钢铁实现了自给,只有少量的钢材不能替代进口,而就在5年前,这个数字还是85%。

    以首钢在河北省曹妃甸的新厂址来说,投资677亿元,全部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1%,完成220多项重要技术攻关,大部分技术可以自主解决,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主要依靠国外技术的情况相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第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具备485万吨钢生产能力,第二期工程2010年底建成,形成970万吨钢生产能力。

    朱继民介绍,目前首钢与全球150多家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团队、同一个任务、同一个机制的创新型合作。

    “由于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积累,首钢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速度大大提高,过去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才能完成的项目,现在2年到3年就可以完成。”朱继民说,6年前,国内的管线钢大量依赖进口,2008年首钢生产销售了46.7万吨管线钢,而2009年2月首钢一次就签订了30多万吨的合同。而被国外一直严格控制和垄断的、被称为“钢铁皇冠上的明珠”的高端钢铁产品,首钢也已经研发成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首钢还一直通过自身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全球竞争的战略眼光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上世纪90年代,首钢就在南美收购了一个铁矿。最近,首钢又凭借其在香港的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并购了澳大利亚一个铁矿,并且成为一个大型焦煤集团最大股东。同时,首钢与全球3大矿石供应商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首钢已经具备了参与全球钢铁工业竞争的能力。”朱继民说。

    让朱继民信心十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尤其是钢铁业“五个结合发展思路”完全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朱继民说,十大产业振兴政策同时也与钢铁行业相互作用,其他产业对钢铁业提出了更高规格的要求,例如机械制造用的钢材以前要求是500兆帕,现在要求是1300兆帕至1500兆帕。

    朱继民说,鸟巢钢材要放在过去完全需要进口,现在完全自主生产。高速铁路、石油、天然气用钢等现在大部分都依靠国内,钢铁企业必须满足这些行业发展的要求,形成良好互动。

    目前,首钢已经组成8个产、销、研攻关团队,面向机械、造船、建筑、管线、汽车、电器用钢等领域,随时了解客户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将需求转化为科研能力和生产能力。

    2008年,中国钢铁出口占总量的23%,中国已经连续3年钢铁产量大于销量,2009年钢铁企业的压力将比前几年要大。对此,朱继民认为,机会与困难并存,产大于需看起来是一个数量对比关系,实际上是如何通过淘汰落后、落实产业规划布局拉动增长的问题,而首钢新厂区建设完成后,无论装备水平、自动化水平等方面都是全球第一流的。

    朱继民说:“两、三年后情况会有改观,困难是暂时的,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未来。”                           来源:新华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所有©2013-2014 河北省金属学会 技术支持:迈得科技
地址:石家庄市跃进路167号  邮编:050031  信箱:hbsjsxh@126.com  电话:+86-0311-85689536 +86-0311-807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