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奖公布
关于2011年度河北冶金(钢铁)科学技术奖授 奖 公 告
发布时间:2020-03-16 01:59 作者: 点击量:
附件: 2011年度河北冶金(钢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 ||||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申报 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奖励等级 |
11101 |
低碳生产技术实践与创新 |
唐钢 |
王义芳、于 勇、王兰玉、王新东、苏福源、王宝军、高 军、李红斌、刘希文 |
一等 |
11102 |
大厚度高性能抗硫化氢腐蚀用宽厚钢板的开发 |
舞钢 |
贾国生、谢良法、赵文忠、莫德敏、张 萌、邸 熹、罗应明、张志勇、庞辉勇 |
一等 |
11103 |
邯钢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创新 |
邯钢 |
李付俊、刘利波、贾广如、李 耀、石风华、周美清、马 志、李春民、马林贵 |
一等 |
11104 |
400MPa以上冷热基高强度镀锌板生产工艺及边界条件研究与应用 |
邯钢 |
武建琦、李对廷、吝章国、李达光、朱建良、范春磊、徐 斌、刘文栋、柏黎杰 |
一等 |
11105 |
典型钢种连铸坯凝固特性的系统研究与优化 |
邯钢 |
吝章国、唐恒国、孙玉虎、胡志刚、李金波、范 佳、李任春、郭 辉、路殿华 |
一等 |
11106 |
含钒铁水钒元素在炼钢工序综合回收及高效利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承钢 |
白瑞国、杜建良、国富兴、韩春良、翁玉娟、王金星、张兴利、何 凯、吴雨晨 |
一等 |
11107 |
加氢反应器用大厚度CrMo钢板的开发 |
舞钢 |
杨成文、龙 杰、赵文忠、袁锦程、韦 明、吴艳阳、牛红星、蒋元春、王全胜 |
一等 |
11108 |
水电用大厚度Z向钢板的研制开发 |
舞钢 |
贾国生、叶建军、谢良法、赵文忠、韦 明、刘 生、王九清、刘印子、毕殿阁 |
一等 |
11109 |
高品质工程机械用钢的开发 |
石钢 |
齐建军、戴观文、梁 玫、郝彦英、杨锋功、王国营、吕永年、胡云生、杨进航 |
一等 |
11110 |
创新装料制度,降低燃料比 |
邯钢 |
韩 健、卢建光、刘志朝、李洪春、王永林、高永会、董艳忠、柳 祎、高瑞芳 |
一等 |
11111 |
转炉负能炼钢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唐钢 |
常金宝、韩志杰、郭少华、柳洪义、李双武、侯国庆、王伟林、李荣生、王子然 |
一等 |
11201 |
3200m³高炉高产低耗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
唐钢 |
赵 军、尤新东、闫宝忠、许秋慧、龚瑞娟、方丽平、米舰君 |
二等 |
11202 |
深冲用汽车板(Ti-IF)钢DC04、DC05的工艺研究与应用 |
邯钢 |
唐恒国、吝章国、朱坦华、徐海江、武建琦、李守华、李太全 |
二等 |
11203 |
超低温钢的研制开发 |
舞钢 |
谢良法、庞辉勇、赵文忠、韦 明、刘德胜、刘建磊、鲍启伟 |
二等 |
11204 |
SD8B高驱动履带推土机研制 |
宣工 |
高继明、任 峰、韩继刚、付中卿、成 刚、郑建军、张晓东 |
二等 |
11205 |
钢铁企业一体化生产物流执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唐钢 |
王兰玉、袁志明、刘景钧、张宝玉、周 刚、张 坤、王瑞宾 |
二等 |
11206 |
邯钢“车辆物流一卡通”系统开发 |
邯钢 |
宋清明、潘 鹏、苗海涛、段 然、汪香明、陈宇辉、郑来顺 |
二等 |
11207 |
国产大型空分装置自主集成与技术创新 |
邯钢 |
张 卫、李 耀、李 军、王文峰、高国强、帅勇民、王建敏 |
二等 |
11208 |
钢铁企业制氧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
唐钢 |
王兰玉、黄有良、高贵敏、李立兵、李继明、朱宝东、罗建伟 |
二等 |
11209 |
宣钢信息化建设工程自主研发与创新 |
宣钢 |
张 海、迟桂友、常战芳、韩 勇、安丰涛、黄建光、耿兴广 |
二等 |
11210 |
金属矿山措施采矿和边坡残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
矿业 |
南世卿、张永坤、宋爱东、杨福军、苏 明、高瑞永、张从军 |
二等 |
11211 |
司家营铁矿氧化矿供配矿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矿业 |
田志云、郑卫民、张庆丰、唐 强、张秋生、孙东挺、王玉纯 |
二等 |
11212 |
RH真空处理工艺优化及脱碳模型开发 |
邯钢 |
朱坦华、李任春、李太全、陈军利、刘 宾、刘志国、郭翔宇 |
二等 |
11213 |
精品系列冷轧出口产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 |
唐钢 |
齐长发、于世川、姚连胜、梁振威、梅淑文、张 静、孙 力 |
二等 |
11214 |
蒙古煤炼焦的试验研究与应用 |
宣钢 |
魏小珍、吕桂双、孙风江、李巨兵、裴生谦、赵 华、李艳霞 |
二等 |
11215 |
焦化厂焦炉煤气脱硫制酸联合工艺应用与创新 |
邯钢 |
葛锡杰、贾建成、郭金华、崔小军、刘少阳、曹同华、尚秀芳 |
二等 |
11216 |
西区2250热轧线精轧区设备优化及改造 |
邯钢 |
徐海江、马冬凯、张丙奇、杨 腾、郭立君、马 斌、田建岭 |
二等 |
11217 |
宣钢“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研究与创新应用 |
宣钢 |
张 海、迟桂友、底根顺、王永平、张月慧、李 洁、马 辉 |
二等 |
11218 |
唐钢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 |
唐钢 |
刘吉斌、董长田、柳朝阳、姚永新、张宪伟、袁晓慧、王秋芝 |
二等 |
11301 |
蓄热节能技术在辊底炉上的研究与应用 |
唐钢 |
耿立唐、杨晓江、丁国伟、李春雨、张艳龙 |
三等 |
11302 |
3#镀锌线生产工艺的优化与创新 |
唐钢 |
孙 力、梁振威、徐龙昆、弓俊杰、刘大亮 |
三等 |
11303 |
马氏体不锈钢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
唐钢 |
刘吉斌、高永春、陈礼斌、曹建利、吴洪涛 |
三等 |
11304 |
焦炉不停产维修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
唐钢 |
王瑞东、赵红超、蔡兆田、杜景文、常 超 |
三等 |
11305 |
邯钢减酸洗钢SPHC工艺研究与开发 |
邯钢 |
吝章国、刘红艳、孙洪利、年保国、张龙柱 |
三等 |
11306 |
炼钢中板高级计划系统(APS)开发与应用 |
邯钢 |
潘 鹏、陈子刚、连妙芳、秦 波、马 林 |
三等 |
11307 |
铝镁钙铁合金中多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
邯钢 |
韩 彬、李兰群、王彬果、滕海雨、李志明 |
三等 |
11308 |
设备故障诊断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 |
宣钢 |
迟桂友、于根茂、刘 伍、赵玉武、王硕民 |
三等 |
11309 |
焦油生产污染源综合治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宣钢 |
李巨兵、闫志武、李艳霞、南国华、王跃欣 |
三等 |
11310 |
高线集卷后保温和控温工艺开发与应用 |
宣钢 |
张 海、马立明、仝金平、张天亮、王 勇 |
三等 |
11311 |
矿用U型钢生产工艺创新与应用 |
宣钢 |
马立明、张兆山、焦根鹏、张燕平、李 忠 |
三等 |
11312 |
CYS-I多工况内燃机车联合试验站的开发与运用 |
宣钢 |
祁铁民、马永科、陈国栋、李光平、赵云翔 |
三等 |
11313 |
360m²烧结机机头烟气空塔喷淋脱硫技术的应用 |
宣钢 |
张 海、迟桂友、魏小珍、常战芳、王永平 |
三等 |
11314 |
高线噪声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 |
宣钢 |
仝金平、张天亮、王永平、吴建军、张 洁 |
三等 |
11315 |
低成本600MPa级高强焊丝用钢的开发与生产 |
宣钢 |
张 海、底根顺、于根茂、王宏斌、刘占玲 |
三等 |
11316 |
宣钢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的开发与应用 |
宣钢 |
张 海、迟桂友、王 勇、张燕平、郑雅文 |
三等 |
11317 |
大型旋流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结构研究 |
承钢 |
张 伟、邢树国、王立刚、白延明、周春林 |
三等 |
11318 |
2500m³高炉提高煤比操作研究 |
承钢 |
陈树军、董志民、马登榜、王挽平、李海军 |
三等 |
11319 |
承钢双联工艺计算机炼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
承钢 |
马玉华、周学禹、王宝华、徐利伟、李敬宾 |
三等 |
11320 |
建立1780生产线轧机间隙管理体系,实现无忧轧钢 |
承钢 |
王宝森、杜建良、宫彦岭、杨中方、邢俊芳 |
三等 |
11321 |
1780线使用国产机床磨削轧辊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承钢 |
杨中方、徐宏伟、施景利、白海涛、李云飞 |
三等 |
11322 |
物资配送系统开发与创新 |
承钢 |
金树成、李小娟、雷 亮、刘建军、刘广泉 |
三等 |
11323 |
片剂钒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自主开发与研究 |
承钢 |
金树成、魏金辉、赵建东、姜海罡、马瑞峰 |
三等 |
11324 |
钒钛冶炼转炉一键式炼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自主开发与创新 |
承钢 |
崔维力、孙小强、杜利杰、闫金凯、胡金辉 |
三等 |
11325 |
高压供电技术设备优化升级 |
舞钢 |
贾国生、李照垠、高 杰、牛建军、王子炜 |
三等 |
11326 |
舞钢能源系统结构优化与实施 |
舞钢 |
贾国生、刘建国、李照垠、赵学政、高 杰 |
三等 |
11327 |
电炉余热利用技术改造与应用 |
舞钢 |
刘建国、郑宪民、刘根兴、龚建军、朱荣庆 |
三等 |
11328 |
调质型核级设备用宽厚钢板的开发 |
舞钢 |
贾国生、赵文忠、于 生、谢良法、林明新 |
三等 |
11329 |
高品质特殊钢大方坯连铸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石钢 |
董大西、刘 勇、陈良勇、郝增林、李国栋 |
三等 |
11330 |
高标轴承钢的开发 |
石钢 |
梁 玫、齐建军、席军良、赵瑞华、董大西 |
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