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 收藏本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主页 > 科技前沿 > 装备技术 >

装备技术

学会举办“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科普展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2  作者: 点击量: 


124日上午,由河北省金属学会主办、华北理工大学承办的“2018年海绵城市科普展”活动在华北理工大学举办。出席展览开幕式的有河北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冬,河北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华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玉柱,曹妃甸区科协主席孙淑玉,华北理工大学副校长王胜本以及该校师生150余人。

陈冬在科普展开幕式上讲话,他首先对华北理工大学及省金属学会科普和继续教育委员会为近年来精心策划组织的一系列科普展,做出的特别贡献表示感谢,这些紧密联系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前沿技术的科普展受到了中国金属学会、省科协及各地方金属学会的广泛赞誉。

陈冬说,当前我们正在大搞城镇化,要建设美丽城市、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雄安新区拉开了建设现代化智慧城市的序幕。地下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当前城市发展给我们的印象:马路拉链、交通拥挤、公交变线、蜘蛛网式架空线、逢雨必涝、小雨过膝的街道和大雨没顶的地道桥......等等,与现代化城市形象格格不入,要把地面道路、阳光和绿色还给百姓,因此中央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管廊。

陈冬介绍说,2017年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工程,建设2000公里以上地下管廊,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始于1994年的上海,(1958年在天安门广场建1000m的地下管廊)。2013年国务院发文“关于加强城市基础建设的意见”。2015年住建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支持地下管廊建设,设10个试点城市,2018年建设389公里,总投资351亿元。目前,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沈阳已修建800公里,以试点示范带动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全国69个城市在建1000公里,总投资880亿元,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的维护和检修,提高了城市安全水平,提升了抗震减灾能力。建设城市地下管廊可以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还为绿化美化城市提供了空间。

陈冬指出,建设地下管廊,不是资金和技术材料等问题,而是观念意识、法律和利益问题。建设地下管廊需要大量钢材,目前我们钢铁生产完全可以满足建设的材料需求。2013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国务院明确要求,采用渗、带、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改变过去依靠管渠疏水、以排止涝的方式,而以渗、吸、蓄水来疏水止涝,强调净化利用。202020%以上城市建设达到海绵城市标准,203080%达标,即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建设海绵城市有两个要点,1、采用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漏和环保、美观、适合维护和吸音减噪会呼吸的材料,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马路路面不再发热,如上海宝钢变废为宝,钢渣水泥制作的的透水、渗水砖铺路效果非常好。2、设计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主,目前全国已有130个城市制定了此类方案。今天我们举办地下管廊与海绵城市科普展,一方面介绍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使大家了解钢铁工业可以为地下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的材料,相信通过展览,使更多的人了解建设地下管廊与海绵城市的重大意义,使我们的城市更宜居、更美丽。

河北省金属学会年度科普展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五次在华北理工大学举办,本次活动围绕“海绵城市”主题,通过大型展板、宣传册、有奖征答等活动形式,展示了海绵城市的发展历史、功能和作用、创新和特点、制造流程及材料的综合利用,使参观者感受理解我国建设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的重大意义及发展前景。在展览大厅,各位领导与广大师生参观了科普展展板,现场聆听了解说员的精彩讲解。(赵定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所有©2013-2014 河北省金属学会 技术支持:迈得科技
地址:石家庄市跃进路167号  邮编:050031  信箱:hbsjsxh@126.com  电话:+86-0311-85689536 +86-0311-807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