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突破“卡脖子”技术!这些高端用钢研发,在宝钢股份有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3-12-20 09:47 作者:admin 点击量:195
党的二十大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在中央研究院调研时指出:要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建设开放型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将科技创新与价值创造紧密结合;要大力推进核心技术和使命类材料攻关,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作用,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挑重担,与产销团队发挥协同效应,致力于实现进口产品国产化,逐步攻克技术难关,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同时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关键核心钢铁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聚焦:海洋油气能源开发领域
近年来,我国深海高产油气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超高温、超高压与复杂腐蚀介质等地质开采难题,以及超长定向水平井的钻进问题。油套管作为钻完井过程中油气采出的唯一通道,其结构与密封完整性等技术要求苛刻,在海洋平台使用时容错与效率要求高。该类油套管产品前期一直由国外厂家垄断,价格高昂,供货周期长,随时面临断供的“卡脖子”难题。产销研团队2021年将深海高温高压井用油套管列为公司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推进,以“180~260℃超高温深海油气开采用特殊扣油管产品开发”项目为载体,实施分步攻克“卡脖子”难题的任务。

团队的技术进展与突破引起中海油的关注,2022年底开始在各大高温高压区域试用宝钢BG系列国产油套管。亚洲最大石油平台上实施的国内首个恩平15-1海上CCS示范项目核心管柱,采用L80-13Cr系列高气密封套管;渤海湾渤中区块高温高压油气主要管柱首次全井使用了宝钢开发生产的L80-13Cr大规格套管和超级13Cr系列高气密封油管;中海油湛江分公司重点生产单元南海国海国富平台应用宝钢9-5/8“套管等。与此同时,宝钢一次性通过针对海外泰国石油的海上项目用油管的苛刻认证技术要求,陆续供货投入应用。
海上尤其是深海高温高压井用油套管产品技术要求高,严重影响到我国海洋油气能源开发与拓展,项目组将持续以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解决用户“卡脖子”难题,为彻底实现油套管国产化努力前行。
聚焦:国家水电重大工程、清洁能源领域
近年来,磁轭钢研发团队针对我国未来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站用超高强度高精度磁轭钢需求,与东电、哈电等用户对产品具体技术指标进行了交流,经过设计和实验室研究,成功开发出了900、1000MPa级超高强磁轭钢产品原型。结合新热处理产线,进一步开展了900、1000MPa级超高强磁轭钢产品工业试制。经过三轮调试,产品性能与板形质量均达到设计目标,目前正对钢板进行激光切割等应用性能检验,待全面通过评估后发往用户试用。

聚焦:汽车行业、光伏新能源行业
乘用车气门弹簧是发动机配气系统重要零件,服役条件苛刻,具有工作应力高、振动频率高、失效率极低的要求。我国此类产品加工原料仍依赖进口。针对气门簧国产化需求,长材研究所致力于开发洁净钢冶炼专用工艺、盘条控轧控冷组织及脱碳控制技术、钢丝剥皮及热处理工艺,使得夹杂物尺寸控制≤15微米,加工气门簧疲劳寿命≥2300万次,性能与进口材料一致。

未来,这两类产品实现国产化后,将更好地满足我国汽车及光伏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要求,确保产业安全。(来源 : 宝钢股份)